唐怀仁集圣教序 卷

Author

怀仁

Type

Type

类型:书法 集丛号:件: 开: 幅: 单件 装裱形式:卷 数量:一卷 书体:行书
  • K2B000383N000000000PAA
  • K2B000383N000000000PAB
  • K2B000383N000000000PAC
  • K2B000383N000000000PAD
  • K2B000383N000000000PAE
  • K2B000383N000000000PAF
  • K2B000383N000000000PAG
  • K2B000383N000000000PAH
  • K2B000383N000000000PAI
  • K2B000383N000000000PAJ
  • K2B000383N000000000PAK
  • K2B000383N000000000PAL
  • K2B000383N000000000PAM
  • K2B000383N000000000PAN
  • K2B000383N000000000PAO
  • K2B000383N000000000PAP
  • K2B000383N000000000PAQ
  • K2B000383N000000000PAR
  • K2B000383N000000000PAS
  • K2B000383N000000000PAT
  • K2B000383N000000000PAU
  • K2B000383N000000000PAV
  • K2B000383N000000000PAW
  • K2B000383N000000000PAX
  • K2B000383N000000000PAY
  • K2B000383N000000000PAZ
  • K2B000383N000000000PBA
  • K2B000383N000000000PBB
  • K2B000383N000000000PBC
  • K2B000383N000000000PBD
  • K2B000383N000000000PBE
  • K2B000383N000000000PBF
  • K2B000383N000000000PBG
  • K2B000383N000000000PBH
  • K2B000383N000000000PBI

Description

(剪字集晋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盖闻二仪有像
显覆载以含生
四时无形
潜寒暑以化物
是以窥天鉴地
庸愚皆识其端
明阴洞阳
贤哲罕穷其数
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
以其有像也
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
以其无形也
故知像显可征
虽愚不惑
形潜莫覩
在智犹迷
况乎道佛崇虚
乘幽控寂
弘济万品
典御十方
举威灵而无上
抑神力而无下
大之则弥于宇宙
细之则摄于豪厘
无灭无生
历千劫而不古
若隐若显
运百福而长今
妙道凝玄
遵之莫知其际
法流湛寂
挹之莫测其源
故知蠢蠢凡愚
区区庸鄙
投其旨趣
能无疑或(应作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
基乎西土
腾汉庭而皎梦
照东域而流慈
昔者分形分迹之时
言未驰而成化
当常现常之世
民仰德而知遵
及乎晦影归真
迁仪越世
金容掩色
不镜三千之光
丽象开图
空端四八之相
于是微言广被
拯含类于三途
遗训遐宣
导群生于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
莫能一其旨归
曲学易遵
耶正于焉纷乱
所以空有之论
或习俗而是非
大小之乘
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
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敏
早悟三空之心
长契神情
先苞四忍之行
松风水月
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
讵能方其朗润
故以智通无累
神测未形
超六尘而逈出
只千古而无对
凝心内境
悲正法之陵迟
栖虑玄门
慨深文之讹谬
思欲分条析理
广彼前闻
截伪续真
开玆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
往游西域
乘危远迈
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
途闲失地
惊砂夕起
空外迷天
万里山川
拨烟霞而进影
百重寒暑
蹑霜雨而前踪
诚重劳轻
求深愿达
周游西宇
十有七年
穷历道邦
询求正教
双林八水
味道飡风
鹿苑鹫峯
瞻奇仰异
承至言于先圣
受真教于上贤
探贤妙门
精穷奥业
一乘五律之道
驰骤于心田
八藏三箧之文
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
捴将三藏要文
凡六百五十七部
译布中夏
宣扬胜业
引慈云于西极
注法雨于东垂
圣教缺而复全
苍生罪而还福
湿火宅之干燄
共拔迷途
朗爱水之昬波
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
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
惟人所托
譬夫桂生高岭
云露方得泫其花
莲出渌波
飞尘不能污其叶
非莲性自洁
而桂质本贞
良由所附者高
则微物不能累
所凭者净
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
犹资善而成善
况乎人伦有识
不缘庆而求庆
方冀兹经流施
将日月而无穷
斯福遐敷
与乾坤而永大
朕才谢珪璋
言慙慱达
至于内典
尤所未闲
昨制序文
深为鄙拙
唯恐秽翰墨于金简
标凡砾于珠林
忽得来书
谬承褒赞
循躬省虑
弥盖厚顽
善不足称
空劳致谢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显扬正教
非智无以广其文
崇阐微言
非贤莫能定其旨
盖真如圣教者
诸法之玄宗
众经之轨足属也
综括宏远
奥旨遐深
极空有之精微
体生灭之机要
词茂道旷
寻之者不究其源
文显义幽
履之者莫测其际
故知圣慈所被
业无善而不臻
妙化所敷
缘无恶而不剪
开法网之纲纪
弘六度之正教
拯羣有之涂炭
啓三藏之秘扃
是以名无翼而长飞
道无根而永固
道名流庆
历遂古而镇常
赴感应身
经尘劫而不朽
晨钟夕梵
交二音于鹫峰
慧日法流
转双轮于鹿苑
排空宝盖
接翔云而共飞
庄野春林
与天花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资福
垂拱而治八荒
德被黔黎
敛衽而朝万国
恩加朽骨
石室归贝叶之文
泽及昆虫
金匮流梵说之偈
遂使阿耨达水
通神甸之八川
耆阇崛山
接嵩华之翠岭
窃以法性凝寂
靡归心而不通
智地玄奥
感恳诚而逐显
岂谓重昬之夜
烛慧炬之光
火宅之朝
降法雨之泽
于是百川异流
同会于海
万区分义
捴成乎实
岂与汤武校其优劣
尧舜比其圣德者哉
玄奘法师者
夙怀聪令
立志夷简
神清龆齿之年
体拔浮华之世
凝情定室
匿迹幽岩
栖息三禅
巡游十地
超六尘之境
独步迦维
会一乘之旨
随机化物
以中华之无质
寻印度之真文
远涉恒何
终期满字
频登雪岭
更获半珠
问道往还
十有七载
备通释典
利物为心
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
奉勅于弘福寺
翻译圣教要文
凡六百五十七部
引大海之法流
洗尘劳而不竭
传智灯之长燄
皎幽暗而恒明
自非久植胜缘
何以显扬斯旨
所谓法相常住
齐三光之明
我皇福臻
同二仪之固
伏见御制众经论序
照古腾今
理含金石之声
文抱风云之润
治辄以轻尘足岳
坠露添流
略举大纲
以为斯记
治素无才学
性不聪敏
内典诸文
殊未观揽
所作论序
鄙拙尤繁
忽见来书
褒扬赞述
抚躬自省
慙悚交并
劳师等远臻
深以为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沙门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灭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蜜多
是大神口兄
是大明口兄
是无上口兄
是无等等口兄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口兄
即说口兄曰
揭谛揭谛
般罗揭谛
般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般若多心经
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位置 尺寸
隔水一 25.6x12.7
本幅 22.9x599.5
拖尾 25.6x408
隔水二 25.6x12.7
位置 质地
拖尾
本幅
隔水
类型 印记
收传印记 □□之章(半印。重四)
收传印记 内翰(半印)
收传印记 子仪
收传印记 虞集(半印。重二)
收传印记 古吴陆氏五世堂图书
收传印记 ??支藏宝玩
鉴藏宝玺 宣统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石渠宝笈
收传印记 伯生(半印。重一)
收传印记 潞府(半印)
收传印记 潞王翰墨之宝(重七。一半印)
收传印记 子瞻
收传印记 法喻
鉴藏宝玺 养心殿鉴藏宝
收传印记 潞府宝藏印记
题跋类别 御书之宝
题跋类别 眉阳苏轼、子瞻
题跋类别 虞集、伯生
题跋类别 性慧、法喻
题跋类别 潞王敬主仁中和父宝
题跋类别 中和
收传印记 □□鉴藏(半印)
鉴藏宝玺 嘉庆御览之宝
收传印记 (一印不识)
收传印记 墨池清兴
收传印记 眉阳苏轼
类别 描述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上册,页540
收藏著录 故宫书画录(卷八),第四册,页1
参考书目 1.〈传唐怀仁集圣教序〉,收入刘芳如主编,《书画装池之美》(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初版一刷),页90。
类型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描述
题跋 李义琰 拖尾 咸亨三年十月望日中书侍郎李义琰百和南颂 楷书
三乘之旨默契于宸衷
八正之文
发抒于霁藻
分观有宠
拜览维寅
窃自如来
利见善现
托生教肆
南移道广东被
未有能宣扬三昧
洗涤六尘
剖此单词
破诸五浊者也
伏惟太宗文皇帝聪明而作
元后独开般若之光
智慧以印如来大普庄严之相法
解菩提之奥旨
理讨玄奘之译文
投戈讲艺
肆笔成书
演勿照之明
而鉴空沙界
导忘机之权
而功济尘劫
于是马鸣幽赞
龙树昭求
并振痴送
广提胎卵
荫法云于真际
则火宅晨凉
曜慧日于康衢
则重昏夜晓
勤万机于一日二日
度四相于过去未来
恭遇皇帝陛下
善述其志
宝之以慈
购千载之遗书
焕万年之至教
广求铁画
不惜金钱
丕显皇论
宣扬佛教
不又使雪山罗汉争造论门
鹫岭高僧俱传经藏也哉
臣义琰应诏属词
莫赞天上人间之妙典
颂言宣德
深惭三施六度之弘文
脱屣金沙
永离乎欲火
拂衣彼岸
敢自没于爱河
幸获指迷
曷胜顶礼
咸亨三年十月望日中书侍郎李义琰百和南颂
题跋 戴至德 拖尾 咸亨三年十月六日西台侍郎臣戴至德百顿首表 楷书
臣至德言
序字告成
天人交庆
纶音下霈
胜业恒修
三昧之语既兴
六根之愆欲净
可谓亘古所无
逾今难载者也
恭惟太宗文皇帝
文思天纵
顾孔孟皆有儒书
道念日跻
谓释老岂无教典
宏慈博施
神智无方
用至仁以定乾坤
广大孝以安社稷
明堂之余
阐其真教
禅旨之要
发于斯文
秪园生无量光辉
上国立
永瞻德化
伏遇皇帝陛下
灵明洞彻
佛土庄严
普散金钱
广集古贤之妙迹
重宣玉轴
上遵先帝之遗文
草木霑恩
慈光遍照
万方忻赖
四海争亲
臣至德自闻玅义
顿启尘迷
神情堪类木鸡
法力真同香象
惟惭朽钝
莫赞高深
敬奏贺忱
谨宣玅理
无任踊跃
欢忭之至
咸亨三年十月六日西台侍郎臣戴至德百顿首表
题跋 性慧 拖尾 演福讲寺住持性慧合十记 行书
金钱易得
圣制难求
而况右军真迹
又千载所仅有者乎
谨与灋藏同其供养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诵是章句
应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演福讲寺住持性慧合十记
题跋 兰花道人 拖尾 兰花道人重题 草书
甲申中秋坐武陵时
有檇李项氏人持圣教序伪迹来观
因出此卷相较
项帖毫无一笔合右军规画者
中间又伪作双勾字补填
笔法软缓
如寒家饿夫
举止勉强
绝无威仪丰度
况此卷以三千金得之宝华巨贾程长卿者
是年
宝华归
屡携此卷
正过大方者数矣
捧之以为敌国至宝
是以装成藏之内府
越四年
复制外函永护
今见项氏帖中字画
真堪大噱
及考怀仁临本行世墨刻
笔笔相反
何项氏若此之浮浪不根耶
此正所为下路人之迂旷也
况圣教序之为人重者
因其愈玩愈精
愈摹愈远耳
又有高宗大臣贺表可证
而许敬宗一表非后人所得梦见者
上有郭子仪小长印
且虞集所记来历甚详
东坡佛印已先证明
可知项氏之册为涂泥运粪矣
恐后人无我真鉴
因细表于后
并题一绝
右军笔法推神圣
伪迹真如运粪泥
题此永为真宝护
太阳高出万峰低
兰花道人重题
题跋 隔水二 楷书
东府同观
题跋 金章宗 隔水一 天辅五年辛丑三月十日观 楷书
天辅五年辛丑三月十日观
题跋 苏轼 拖尾 苏轼题 行书
唐太宗宴群臣
奏七德舞曰
朕昔受委专征
遂有此曲
虽非文德之雍容
然则业由兹而定
不敢忘本
封德彝曰
陛下以神武平海内
岂文德之比
太宗曰
勘乱以武
守成以文
文主之用
各随其时
故万几之暇
孜孜博览
不遗内典
晚年留心度世
祇事西方圣人
夫马上之天下
岂其以寂灭示后禩哉
圣教序之旨
殆亦以神道设教之尔
高宗购王逸少真迹
汇集成文
意亦有善述之思也夫
苏轼题
题跋 虞集 拖尾 延祐二年秋九月。虞集识。 隶书
圣教序者
唐太宗为三藏法师玄奘撰也
高宗临御
以一金钱购王羲之一字
命怀仁汇集成文
藏之天府
其勒石行世者
则怀仁临摹笔也
咸亨以来
金函宝袭奉为国珍
天宝后
禄山据长安
上皇驾幸扶风
仓猝失去
至宝应中绛州
突将王元振杀行营都统李国祯
上召郭子仪委以河东事
子仪斩元振
籍其家
此卷出
肃宗即(点去)即以赐子仪
迨宪宗问柳公权字迹之善
权曰用笔在心
心正则笔正
复觅此卷以进
因数贞观时政
导以法祖
宪宗为之改容
知其以笔谏也
至五代始流传人间
故东坡佛印皆有跋记
及徽宗广购书画古迹
是卷复得进呈
仍归大内
端平壬子
北发渡江
宁宗播越
而此卷又落人间矣
延祐二年秋
演福讲寺上人法喻者以廉直
从乱箧中得之
俾余印可
余细阅笔法结构并先后跋记
知为贞观原物不诬
夫贞观迄今已七百余载
而恭始至唐又半之
千余年之物
历兵燹者
几劫而薄蹏不损
松烟如故
始信海内奇珍
自有鬼神呵护
其出处聚散各有妙会
不独茂先之宝剑为然也
展卷殆不胜慨慕云
延祐二年秋九月
虞集识
题跋 朱常淓 拖尾 大明崇祯四年八月望日。敬一。 草书
佛法自汉入中国
即与其言俱来
鸠摩罗什之徒转相传译
往往失其本真
至唐太宗
命玄装求取真本
若大乘
若小乘
若论
若论
若律
井井有条
太宗御制圣教序弁之
至今释氏知所投止
高宗虽在春宫
又尊崇亲之御制
命弘福寺沙门怀仁
搜取晋右将军王羲之书集成
并述三藏圣记
至咸亨三年刻石于京城法侣
此亦前王之盛事也
至唐至宋
以及胡元
金函宝袭
庄严如故
至我明运际
文明海内
名书一时并出
此卷复归于我
嗟乎
神物去来
各有定数
得深于斯者
自古为难
因命工重装珍秘
谨识于后
时备观览
大明崇祯四年八月望日
敬一
题跋 佛印 拖尾 释佛印题 草书
说理不契真如自性
即为谤佛
故说法者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圣教序不己赘乎
然菩提无实无虚
不落文字
亦不离文字
正所谓筏度也
后五百岁有能持戒修福者读此序
皆应恭敬如佛塔庙
释佛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