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卷

Author

黄公望;Huang Gongwang

Type

Type

类型:绘画 集丛号:件: 开: 幅: 单件 装裱形式:卷 数量:一卷
  • K2A001017N000000000PAA
  • K2A001017N000000000PAB
  • K2A001017N000000000PAC
  • K2A001017N000000000PAD
  • K2A001017N000000000PAE
  • K2A001017N000000000PAF
  • K2A001017N000000000PAG
  • K2A001017N000000000PAH
  • K2A001017N000000000PAI
  • K2A001017N000000000PAJ
  • K2A001017N000000000PAK
  • K2A001017N000000000PAL
  • K2A001017N000000000PAM
  • K2A001017N000000000PAN
  • K2A001017N000000000PAO
  • K2A001017N000000000PAP
  • K2A001017N000000000PAQ
  • K2A001017N000000000PAR
  • K2A001017N000000000PAS
  • K2A001017N000000000PAT

Description

位置 尺寸
本幅 32.9x589.2
拖尾一 22.7x50.1
隔水一 33.2x31.3
隔水二 33x13.2
拖尾二 30.2x118.8
位置 质地
隔水一
拖尾一
本幅
隔水二
拖尾二
类型 印记
收传印记 唐氏孔明(重一)
鉴藏宝玺 乾隆御玩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 古希天子
鉴藏宝玺 几暇鉴赏之玺(重三)
收传印记 半园外史(重一)
鉴藏宝玺 三希堂精鉴玺
鉴藏宝玺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鉴藏宝玺 太上皇帝之宝
鉴藏宝玺 御赏(重六)
鉴藏宝玺 □人天□
收传印记 瞿式耜印
鉴藏宝玺 画禅室
鉴藏宝玺 石渠继鉴
鉴藏宝玺 内府图书
题跋类别 黄氏子久
题跋类别 完庵、廷美
题跋类别 清玩、比德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德充符、天龙三昧
题跋类别 染翰、涵虚朗鉴
题跋类别 朗润
题跋类别 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德充符
题跋类别 乾、隆
题跋类别 几暇怡情、得佳趣
题跋类别 妙意写清快
题跋类别 如如
题跋类别 中心止水静、取益在广求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德充符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含辉
题跋类别 几暇怡情、得佳趣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古香、太璞
题跋类别 乾隆宸翰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乾、隆
题跋类别 几暇怡情、得佳趣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得佳趣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
题跋类别 古香、太璞
题跋类别 澂观
题跋类别 朗润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古香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德充符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题跋类别 比德、朗润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犹日孜孜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
题跋类别 古稀天子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自强不息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自强不息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自强不息
题跋类别 八征耄念
题跋类别 乾隆御赏、得佳趣
题跋类别 日监在兹、典学勤政
题跋类别 得佳趣、几暇怡情
题跋类别 会心不远、德充符
题跋类别 丛云
题跋类别 乾隆宸翰、几暇临池
题跋类别 掬水月在手
题跋类别 太上皇帝、十全老人
题跋类别 乾、隆
题跋类别 一朵红云、沈德潜印
题跋类别 臣、德潜
题跋类别 臣钱陈群、宫傅尚书
题跋类别
题跋类别 邹之麐印、前身应画师
鉴藏宝玺 契理亦忘言
鉴藏宝玺 乾隆御览之宝
鉴藏宝玺 研露
收传印记 瞿稼轩收藏印(重一。其一半印)
鉴藏宝玺 寿
鉴藏宝玺 八征耄念之宝
收传印记 廷美
鉴藏宝玺 乾隆鉴赏
收传印记 瞿起田耕石斋真赏
鉴藏宝玺 宜子孙
鉴藏宝玺 内府书画之宝(重三)
鉴藏宝玺 研精固得趣
技法 描述
皴法
写意
人物衣纹描法(减笔)
主要主题 次要主题 描述
建筑 水榭
山水 名胜 富春江
山水 江河、湖海 江河
人物 渔夫、船夫
建筑 栏杆
渔船
人物 高士(士人、隐士) 高士
树木
建筑
树木
翎毛 鸭.凫
树木
树木 寒林.枯树 枯树
建筑
山水
建筑 房舍
山水 溪涧、湍泉 湍泉
类别 描述
收藏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画禅室),下册,页1241
收藏著录 故宫书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138
收藏著录 故宫书书画图录,第十七册,页281-288
参考书目 1.蒋复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收入故宫博物院编,《元四大家》(台北:故宫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二版,1984年三版),页39-40。 2.冯明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收入冯明珠主编,《乾隆皇帝的文化事业》(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初版一刷),页80-81。 3.本刊资料室,〈乾隆与真假富春山居图〉,《故宫文物月刊》,第10期(1984年1月),页115 。 4.容天圻,〈富春山居〉,《故宫文物月刊》,第16期(1984年7月),页102-107。 5.陈万鼐,〈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卷的故事〉,《故宫文物月刊》,第38期(1986年5月),页31-38。 6.魏美月译,〈富有传统色彩的山水画 — 富春山居图卷〉,《故宫文物月刊》,第38期(1986年5月),页39-41。 7.王伯敏,〈富春江上画中行 — 富春山居图侧记〉,《故宫文物月刊》,第109期(1992年4月),页114-129。 8.冯明珠,〈乾隆皇帝和他的文化顾问们〉,《故宫文物月刊》,第235期(2002年10月),页60-61。 9.张光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外的问题〉,《故宫季刊》,第九卷第四期(1975年夏),页57-67。 10.张光宾,〈黄公望是否住过富阳问题〉,《故宫季刊》,第十二卷第四期(1978年夏),页49-58。 11.李霖灿,〈故宫博物院的名画宝藏(下)〉,《故宫季刊》,第十四卷第一期(1979年秋),页77-92。 12.唐心怡,〈由王翚的《富春山居图》摹本来看《子明》和《无用师》两长卷的问题〉,《议艺份子》,第8期(2006年5月),页79-97。 13.苏玲怡,〈我们S4的南方忧郁 不要政治,只爱江湖—元末文人画四大家〉,《典藏古美术》,第216期(2010年9月),页150-153。 14.邱士华,〈传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收入何传馨主编,《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五月初版一刷),页318-324。 15.楼秋华,〈〈富春山居图〉名考〉,《故宫文物月刊》,第339期(2011年6月),页26-39。 16.邱士华,〈截长补短—略论沈周、张宏与「子明卷」〈富春山居〉传本〉,《故宫文物月刊》,第340期(2011年7月),页22-31。 17.楼秋华,〈乾隆皇帝与〈富春山居图〉〉,《故宫文物月刊》,第340期(2011年7月),页32-39。
网页展示说明 此卷构图景物与无用师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图,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题识云1338年秋天,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因此一般简称此作为〈子明卷〉。 清高宗于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购得〈无用师卷〉,认为〈子明卷〉为真迹,〈无用师卷〉为仿本,引发后世热烈的辩论。经现代学者研究,比较两本笔墨造诣,确认此卷实系仿本。不过此卷保留〈剩山图〉一段,为理解〈富春山居图〉原貌的重要参照本。(20110609)
网页展示说明 The compositional scenery of this handscroll is generally the same as in ''The Wuyong Scroll,'' and the front part preserve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Remaining Mountain.'' However, the end lacks the section with the main mountain. Inscribed and dated to the autumn of 1338, it is said to have been painted as a parting gift for the recluse Ziming upon his return to Hangzhou. This is why it is generally abbreviated as ''The Ziming Scroll.'' In 1745,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is handscroll entered the collection of the Qianlong Emperor.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Wuyong Scroll'' was also purchased, after which the ''The Ziming Scroll''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original and ''The Wuyong Scroll'' as a copy, thereupon inspiring much heated debate among later generations. Following the research of modern scholars, including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brush and ink in the two version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Ziming Scroll'' is actually a copy. However, this scroll still preserves the section of ''The Remaining Mountain,'' making it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20110609)
网页展示说明 本作の构図は无用师巻とほぼ等しく、初めの部分に前半の剰山図が残されているが、巻末は主山一段が欠けている。题识には、1338年秋、杭州に帰る子明隠君のために饯别として描いたとある。そのため、本作は一般に「子明巻」と称される。 乾隆帝は1745年に本作を入手し、翌年「无用师巻」を购入した。乾隆帝が「子明巻」を真迹、「无用师巻」を倣本だとしたため、后世に激烈な议论を巻き起こすことになった。现在は、现代の研究者による画技の比较などを経て、本作が倣本であることがすでに确定している。しかし本作には「剰山図」一段が残されており、「富春山居図」の全貌を理解するための贵重な参考资料だと言える。(20110609)
参考书目 邱士华,〈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卷〉,收入《行箧随行-乾隆南巡行李箱中的书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17.03),页116-129。
类型 作者 位置 款识 书体 描述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此卷之妙
日往来胸中
庚午时巡
过嵩阳书院
见其山川浑厚
风景适与图合
乃知子久襟次
包罗万有
区区以富春域之者
反属拘墟
然非亲历其境
亦不足以知之
御识
题跋 董其昌 隔水一 丙申十月七日书于龙华浦。董其昌。 行书
大痴画卷
予所见若檇李项氏家藏砂碛图
长不及三尺
娄江王氏江山万里图可盈丈
笔意颓然
不似真迹
唯此卷规摹董巨
天真烂熳
复极精能
展之得三丈许
应接不暇
是子久生平最得意笔
予获购此图
藏之画禅室中
与摩诘雪江共相映发
吾师乎
吾师乎
一丘五岳
都具是矣
丙申十月七日书于龙华浦
董其昌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清和哉生明再识。并书。 行书
宿雨初晴
琐窗尘静
展阅此卷
忻然有会
登万仞山
读万 卷书
行万里路者
恐不如我坐游所得多耳
清和哉生明再识
并书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辛卯(西元一七七一年)春御识 行书
春巡登泰山
曾空荡胸
众山俯览
苍深浑厚之气
不啻披子久巨帧
回跸舟行汶卫间
船窗晴眺
展对此卷
浓青未了
髣髴遇之
书以纪胜
辛卯(西元一七七一年)春御识
作者款识 黄公望 本幅 子明隐君将归钱唐。需画山居景。图此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西元一三三八年)秋。 草书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世传富春山图为黄公望生平杰作
此卷写山居风景
岩壑平远
旷若千里
未识与富春图孰为先后
董香光称其规橅董巨
天真烂熳
当亦为子久最得意笔耶
清河书画舫谓大痴画格有二
一种作浅绛色
一种作水墨者
笔意尤简远
今观是幅
长几三丈
包孕山川之胜
发抒襟抱之奇
在水墨法中尤出一格
款为子明隐君作
子明未详姓氏
当再考之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书之时八月九日也御识 行书
此图数随行笱
甲戌(西元一七五四年)东巡至吉林
驻跸松阿里江上
沙渚烟邨
恍然图中胜处
因于行在展卷
书之时八月九日也
御识
题跋 钱陈群 拖尾 臣钱陈群恭和时年八十有六。
流传神物事最奇
造化所到圣所知
大痴真迹不多得
况此笔墨尤淋漓
臣年耄矣
趋秘殿
勅许题句睹之
岚光匼匝云影骤
元气翁郁神明随
正名考伪富天渗
艺苑传信森修眉
诸家辨证互真赝
是一是二夫何终
记里宸游后车载
兴到须趣呈坤倪
雪溪唐迹曾寓目
云烟梦想犹追思
(小字
王维雪溪图向弃项氏臣与同里 时曾得一见)画禅先后归秘笈
非神呵护谁之为
神所护者寿永永
欢喜赞叹奚嗟咨
珠玑敬展拜手读万遍
如欧阳三日坐卧索靖碑
臣钱陈群恭和
时年八十有六
题跋 孔谔 拖尾 宣圣五十七代孙河南提刑按察司佥事孔谔书。 行楷书
痴翁洒翰成山水
逸趣天然妙无比
毫厘分寸界吴眉
咫尺如同千万里
烟霞浓淡有无间
林麓参差如可攀
菰蒲带雨通花渚
松萝耸翠侵云端
苍岩秀嶂宛如屏
髻挽螺旋不可名
南岷西华与东岱
嵯巍峭立相峥嵘
滚滚江流与湘汉
风停波静澄如练
天光一色浩无涯
鲁卫青齐俱可辨
高人□趣江天晓
万壑阴森净如扫
平林远树间桑麻
楚甸巫峰青未了
侍御昔年持此看
观风壮志非尘凡
而今骢辔巡行发
须使生民同此欢
宣圣五十七代孙河南提刑按察司佥事孔谔书
题跋 刘珏 本幅 成化丙戌九月完庵刘珏鉴藏 行书
成化丙戌九月完庵刘珏鉴藏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御识 行书
唐王维雪溪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二图
为千古名笔
皆董香光画禅室中藏物
题识墨迹犹存
今先后收入内府
爰于咸福宫西室什袭以藏
即仿香光之意
颜曰画禅
并令儒臣为图以传之
参学者由此证入
是无上正法眼藏
后得佳迹
的系画禅当日鉴赏之物
有香光题识可据者
将皆归之
乾隆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仲春月御笔 行书
识得山居子久传
雪溪摩诘钧舟扁
画禅室里群仙侣
近日纷来参画禅
予既辨明此卷
为子久富春山居真迹
近又得此摩诘雪溪图
二物皆董其昌画禅室中所藏
因成断句
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仲春月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甲寅(西元一七九四年)春御题 行书
淀池舟行
见梁见梁笱
印之图中
益知鱼家生计
甲寅(西元一七九四年)春御题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春正御笔 行书
富春疑案叅来久
今喜辨眀杨即栁
高王目迷何足云
压倒徳潜谈天口
我非博古侈精鉴
是是还应别否否
沈文王氏乃捉刀
华亭晋陵仍左右
始识流传祇一图
珷玞安可同瑶玖
笑予赤水索元珠
不识元珠吾固有
如浮海者必由河
如登山者必历阜
纵云露柱即灯笼
坐令优孟望而走
每读班赋发深思
贵耳末学多肤受
吴下诗人即趋阙
试与观之应觉丑
还续长言当自讼
庶使此图更因寿
乾隆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春正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笔 行书
丁丑(西元一七五七年)春南巡至栖霞
登最高峰
大江前横
一碧千里
扁舟出入烟渚间
江外远山案衍
恍然昔日山隂道中,遥望富春山色也
放歌之余
因展是图识之
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笔 行书
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上巳
驻跸钱塘
坐西湖行宫
山翠波光浮动
几案晴雨变幻
出奇无穷
惜不得子久为之写照
因展卷题之
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丙申(西元一七七六年)初夏御笔 行书
今春东巡登岱
览天门日观之胜
不异往年所见
适封中云起
冀合肤寸以润青郊
迨返棹河瀛舡窗
对雨展卷快
披烟霭与触石氤氲
汇概恍有会心
因识大略于此
丙申(西元一七七六年)初夏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甲申(西元一七六四年)小春御笔 行书
富春景四时变幻
而霜林红紫尤为溪山胜观
今来田盘
适当冬孟余暄
清霜著树
丹黄万壑
不减江城锦绣林
而岩峦雄秀
村野丰熙
若令一峰见之
其浑厚华滋
或当于此图外,别添一神契耳
行箧展卷
因识图隙
甲申(西元一七六四年)小春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谒真定大佛寺
并至五台
展卷证浮岚暖翠
一而二
二而一也
暮春之初识于白云之行馆
辛丑(西元一七八一年)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榖雨日御题 行书
大痴道人黄子久
诗中元白书颜栁
富春大岭称绝作
脍炙都人士之口
金题玉躞标山居
然疑即是富春否
展卷一室饶古香
华亭妙笔存图右
品评精确书法高
以书例画珍琼玖
江山万里无足奇
万里以外个中有
平沙远渚隔重林
水郭烟村带层阜
耕者读者杂渔樵
天高地下适飞走
浑噩全无意匠营
都来量物随所受
宜令香光拜下风
倪迂范缓谁妍丑
不必什袭夸鉴藏
丁甲呵持自能寿
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榖雨日御题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戊子(西元一七六八年)孟秋御笔 行书
热河山川浑厚
草木华滋
与昔人所评一峰画景象适合
尝于苑中作亭曰
对画非虚拟也
秋巡驻山庄
展卷悠然
独惜子久未见此境耳
戊子(西元一七六八年)孟秋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庚戌(西元一七九0年)春以八旬正寿
展扣岱宗
六登壹天之阁
适行笈中携是卷
即境印心
觉荡胸抉眦之奇
相与无尽也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己巳(西元一七四九年)长至后三日御识 行书
是图致可爱玩
凡晦明风雨
展卷辄有会心
兹值晴辉积素
偶一卧游
当日严陵高致
彷佛遇之
因诵柳河东扁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之句
弥觉神往
乾隆己巳(西元一七四九年)长至后三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笔。 行书
峣峰岳岳气蒙蒙
绘以松苍与杏红
粉本问谁能肖得
春山曾见有王蒙
己丑(西元一七六九年)暮春至盘山
时雨既滋
因于读画楼题句
子久此卷气韵
雅相印合
并书卷中
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此系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春月题语。长至后一日再识。 行书
此系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春月题语
长至后一日再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仲春
盘山两次对雪奇景
实为创见
既形诸吟咏
展大痴此卷
烟峦万变
若论群峰玉戏
斯究过之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御识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 行书
暮春之初
南巡至会稽
昔人所云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者
隔江睇富春诸山
矗矗如螺髻
浮出云外
睾然者久之
重披是图
益为神往
乾隆御识
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小寒重华宫御识 行书
元史不载子明其人
惟明金赉画史会要云
任仁发字子明
松江人
官至都水庸田副使
计其时代
与公望相同
且善书画
气类孚合
殆即其人耶
顾仁发官水监
而图云隐君
或在其未仕前
抑或宦成归隐
均未可知
至松人而曰将归钱唐
或亦犹公望虞山人
而小隐富春也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小寒重华宫御识
题跋 清高宗 卷后嵌缝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皋月御识 行书
按邹之麟此跋
直以为富春
而题签曰山居
沈德潜所见富春山居
云又非此
姑俟他日之辨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皋月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丁丑(西元一七五七年)三月御识 行书
南巡至钱塘
访云栖禅舍
讼江岸陆行
富春山色
了了在目
又遇山人于笔墨町畦外矣
丁丑(西元一七五七年)三月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壬寅(西元一七八二年)暮春之初御识 行书
兹来田盘
创见燕柏
欣然写之
脱稿后展阅此卷
觉墨章水晕
有所相资
壬寅(西元一七八二年)暮春之初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十月二日入关
登澄海楼
海天空阔
风条不惊
而烟涛浩然
何啻吞云梦八九
适携此卷
流览至再
夫子久专写富春
而予旧题亦以田盘香山为言
乃知胜境无穷
随其所遇
讵问大小广狭哉
并书卷中以当纪程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戊辰(西元一七四八年)夏五御识 行书
清和既杪
梅雨初霁
一再展玩是卷
觉林峦湿润
气象滃郁图间
令人想见朝岚夕霭
变幻出没之态
岂笔墨真通造化耶
古人论画要
首曰气曰韵
是卷惟气韵生动
故随时领略
难竟其趣也
乾隆戊辰(西元一七四八年)夏五御识
题跋 清高宗 乙巳(西元一七八五年)春御识。 行书
田盘山色
与此卷俱
愈看而不厌者
盖得熟中生趣耳
乙巳(西元一七八五年)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题 行书
辛未(西元一七五一年)南巡
登灵岩山
南眺具区
一望平远无际
髣髴此段景色
沈德潜书室在山麓
尝见其山居杂咏十律
因次韵赐之
予非山居者
而颇得山居之趣
斯图其先导欤
御题
题跋 清高宗 行书
乙卯(西元一七四五年)春闰
以御宇六旬
展叩桥山
回经潭柘喜雨
与画景适印
明年归政后
行笈携赏
可不复拈毫
亦翰墨缘之得全耳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壬子三月(西元一七九二年)
西巡至五台日
大雪对景
披图益知其妙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长夏御识 行书
山庄朝霭夕岚
以此图证之
益信神妙
丁未(西元一七八七年)长夏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乙酉(西元一七六五年)春御识 行书
予南巡四至浙江
富春皆未到也
或眺于山阴道中
或见于云栖江岸
或寄想于尖塔海亹
今来坐观潮楼
目送银涛
远平春渚
一峰长卷
彷佛遇之
则入山而身立画中
何如望山而画在目前耶
兹行既辨浙江涛
广陵涛疆域之舛
与前此考订山居真赝事颇相类
予之不欲蓄
疑固不以小大歧视耳
乙酉(西元一七六五年)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自富阳至桐庐
胜甲浙右
子陵高风与山水同远
丙戍(西元一七六六年)秋驻静寄山庄
偶忆昌黎盘谷序所云盘中耕钓之乐
较严濑想当伯仲
御识
题跋 沈德潜 拖尾 臣沈德潜。 行楷书
奉敕题黄公望山居图敬和
御制元韵
画师如将将兵兼正奇
大痴富春山居之图世所知
兰亭右军神到候
生气坌涌何淋漓
此卷兴会不相亚
笔所欲赴神先之
冈连岭复势合沓
偶然忽断便有云相随
想其解衣磅礴处
著墨飞动奕奕轩须眉
上追右丞雪江幅
同音笙磬夫何疑
圣人得此屡评品
探抉亭毒穷端倪
江山万里入毫楮
大造在手非闗思
敕命小臣题纸尾
迫窘诘屈安能为
昔年曾跋富春卷
今阅此本俯仰兴赍
咨天章在上敬赓和
秋虵春蚓敢望岣嵝山尖碑
臣沈徳潜
题跋 邹之麟 隔水二 昧庵老人之麟题 草书
黄子久画之圣者也
书中之右军
至若富春山图
笔端变化鼓舞
又右军之兰亭也
圣而神矣
昧庵老人之麟题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庚辰(西元一七六0年)仲春御识 行书
驻跸盘山
夜雨初霁
坐成天楼
俯视冀野宽乎
山云动荡
想见春渚潮来
波涛万顷
倘即香光所云
一峰老人以烟云供养者耶
庚辰(西元一七六0年)仲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庚子(西元一七八0年)冬日御识 行书
不见富春山色已十五载
今春过云栖山径
江光云影
远映层岚
宛如子久笔端神韵
兹偶一展阅
益洽我心矣
庚子(西元一七八0年)冬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戊申(西元一七八八年)春巡驻津门
得台湾生获庄大田捷报
展卷想见凯旋将士
过桐江富春喜色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丁亥(西元一七六七年)春巡津门
舟行淀泊间
烟水渺弥
不异春江风景
船窗携卷
忽若横岭侧峰点缀渚岸
及登观海台
云涛浩瀚
气象万千
则更旷然意远矣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丙午(西元一七八六年)暮春。台麓雪妍堂御识。 行书
每至清凉山
必有天花送喜
信是灵境
适携此神笔证之
丙午(西元一七八六年)暮春
台麓雪妍堂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清和月御笔 行书
画家贵正不贵
奇大痴此巻三昧知
天地造物匪物造
元气裹合神淋漓
六法上乗我所喜
言之不足长言之
石渠寳笈惜未载
行幐书笥常相随
田盘小憩天成阁
展觉峰峦近列眉
香山岫云足佳趣
以境质画非然疑
乃知逢源任左右
是谓罔象合天倪
如入画禅晤思白
摩诘雪江有所思
我欲寿之以佳作
德潜手笔犹能为
富春大岭汝有记
吊古寤叹兴嗟咨
试评此画得所否
更须纸尾挥颜碑
每阅此卷爱玩不置
因命学士沈德潜题其后
而自纪以诗
乾隆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清和月
御笔
题跋 清高宗 乾隆御笔。 行书
间气所钟
必也悠久
如彼松柏
夫岂蒲栁
名讵有定
繋乎人口
定者存焉
谋邑则否
繄我好古
图左史右
富春山居
石渠瑛玖
问自何来
画禅所有
为堂为霍
为峤为阜
或宛而隆
或放而走
有树风生
有泽虚受
三曡识言
爱忘其丑
尔因我传我以尔寿
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仲春盘山行宫展玩
因用前韵再题
名山佳画
相对怡神
致足乐也
乾隆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尖塔揽全形
陈园跸暂停
佳时逢上巳
随地可稽亭
绿水澄而照
春梅静以馨
托波杯不泛
恶旨有芳型
壬午(西元一七六二年)春巡
亲莅海塘筹关
上巳登尖塔二山
全览沧溟形势
时银涛
一线正涌海亹
弭节所经
想见潮
平春渚
展图恍然有会
即以是日所作书志于卷中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笔。 行书
辛亥(西元一七九一年)春携卷至田盘与名境相印
又一胜事
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乙未(西元一七七五年)暮春御识 行书
今春至田盘山中
景物之妙
似有胜于去年者
盖佳山水每游得
概日异而岁不同
譬之展阅名画
辄有会心
亦与溪山相引无尽
因于子久卷书之
以示两两印合耳
乙未(西元一七七五年)暮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行书
长至后八日快雪时晴
坐养心殿明窗下
盆梅初放
一室春和
展此卷欣然有会
辄命笔书之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长至后一日。重华宫御识。并书。 行书
乙丑夏沈德潜进其所为诗古文稿
几暇披阅
则跋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在焉
所记题跋收藏始末甚详
是年冬偶得黄子久山居图
笔墨苍古
的系真迹
而德潜文中所载沈文王董邹氏五跋
有董邹而缺其三
且多孔谔一跋
以为山居与富春自两图也
然爱其溪壑天成
动我吟兴
乃有长言
亦命德潜和之
且询其较富春为何如
德潜之跋
以富春山居
归安氏为未得所
安氏不知也
越明年丙寅冬
安氏家中落
将出所藏古人旧迹求售于人
持富春山居卷
并羲之袁生帖
苏轼二赋
韩干画马
米友仁潇湘等图
共若干种
以示傅恒
傅恒曰
是物也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
将安用之
居少间
恒举以告朕
朕谓或者汝弗识耳
试将以来
剪烛粗观
则居然黄子久富春山居图也
五跋与德潜??勿口?
偶忆董跋与予旧题所谓山居图者同
则命内侍出旧图视之果同
次日命梁诗正等辨其真伪
乃咸以旧为真而新为伪
反覆详览
始知灯下骇以为更得富春者乃误也
匪惟予误
沈德潜之嗟咨叹赏
勒文以记者亦误也
奚啻德潜
高士奇
王鸿绪辈之侈
赏鉴之精
贾直之重
以为豪举者均误也
富春山居
本属一图
向之题山居者遗富春二字
故虽真而人疑其非是耳
虽然摹董而即董
肖黄而即黄
盖非近日俗工所能为
且其别种
亦有实出旧人手笔
而古香清韵
堪以继武石渠宝笈者
概以二千金留之
予因之有深警焉
叹盛衰而归梦幻
德潜盖详言之
玩物丧志
又不若不识者之为得矣
而况目迷五色
易眩鲜明于流览
其尚可也
于出治用人其可乎哉
因一事乃获三益
是不可以无记
爰书之于旧图
而正其名曰富春山居云
丙寅(西元一七四六年)长至后一日
重华宫御识
并书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己酉(西元一七八九年)春
至田盘
寒勒山花未放
越日晴暄
遂睹芳菲
适携卷展对
活画相印更不凡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田盘富于杏
每花时掩映松间
青红相错
天然好景也
甲午(西元一七七四年)仲春下游至山庄
杏花正开
展卷评量
足傲子久矣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识。 行书
癸卯(西元一七八三年)冬初
自盛京谒陵
回跸至夷齐
庙俯仰山川
清风斯在
悠然有会
于子陵桐江之间
因书此卷
以志一时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九月望日旧宫继思斋御识 行书
由吉林进英峩门抵盛京
山川浑厚
云树华滋
惜不令子久妙笔一为写照
因思造物孕奇毓秀
或钟之于神圣
或发之于文章
或寄之于翰墨
虽大小殊绝
皆足光宇宙
垂无穷
苟非是其湮没者可胜道耶
九月望日旧宫继思斋
御识
题跋 清高宗 卷前押缝 行书
以后展玩
亦不复题识矣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癸巳(西元一七七三年)春月御笔 行书
渐远村庄水面宽
水营因以搆河干
嫌他行馆修而饰
爱此居舻福且安
帆落春风静玉浦
窗凭望月漾金澜
扈舟高下樯灯列
竟作南巡一例观
水营一律淀池风景
宛如江乡
惟欠佳山耳 船窗展卷如对富春
癸巳(西元一七七三年)春月御笔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暮春御识 行书
六度南巡
所历江山风物
气象万千
时展此卷
印证无不契合
自非造化为师者
乌能若此
甲辰(西元一七八四年)暮春御识
题跋 清高宗 本幅 御题。 行书
癸丑(西元一七九三年)春迎田盘松杏精神倍
王不啻画中行也
御题
题跋 沈德潜 拖尾 臣沈德潜。 行楷书
丁卯(西元一七四七年)夏日恭和臣
御制元韵云
山居有图传子久
敕命赋诗日在栁
(小字
丙寅夏)富春一图流世间
(小字
自沈周至髙士奇
王鸿绪诸家)声价千金满人口
归之内府帝鉴观
两图谁是复谁否
众眼蒙瞇云亦云
真者偏左赝偏右
山居即是富春图
圣论定余重琼玖
淋漓墨气骨相苍
空诸所有包所有
譬登日观俯群山
梁父云亭惣堆阜
旧藏香光画禅室
今入天家不胫走
画虽一技宗派殊
南北分宗递传受
即小喻大理固然
程材尤贵分妍丑
艺苑遭逢会有时
好配右丞千载寿
臣沈徳潜